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学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在于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机会,促使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的我,深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正确体现是新课改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问题。使学生既能学会,又能会学,而且能在走向社会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一系列数学问题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从各地中考的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许多考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从学生答题的情况分析,概括为"不授不会,新题不会"。也就是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若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授的或讲授得不全面的,学生则不会解答;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则不会解答。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们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方面的教学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所以,今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
以下是我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一、教会学生学习
1.要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在课堂教学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和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适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理解例题,并能完成练习;在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分析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由此,我们的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并提高学习能力。
2.要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知道,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教师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而去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 b)2=a2 b2成立吗?
(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导学生计算:
①(a b)(a b)= ②(m n)(m n)=
③(x y)(x y)= ④(c-d)(c-d)=
3.引导学生发现:
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 b)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 b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 1)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又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 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以往我们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思考或少思考,教材上有什么样的问题题型,学生就只能解什么样的题型,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等种种不良情况的存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应当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育"
1、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学生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过程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也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高涨,思维就会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能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例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表现……),以便激发他们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使他们放开思路,使他们勤于思考,从而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很疲惫、厌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2、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多思
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和原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接收",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的解法时:
例1 解不等式 3(1 x) 解:去括号,得 3 3x 移项,得 3x-x<9-3 合并同类项,得 2x<6 不等式两边都除以2,得x<3 "无问题"的教学就是照本宣科,学生也很快便会"依葫芦画瓢",但是很多学生不知"所以然",当然就难以有应变思维了。而"创设问题"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不等式的结果(解集)的形式是怎样的? ②结果(解集)的形式与原题的形式有哪些差异? ③如何消除这些差异? 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所以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和分析,让学生多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的理解能够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如上例,学生弄清了去括号,移项等……他们对于解不等式,也就能很清楚知道"第一步做什么"了。这也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创造思维能力所起的作用。 3、巧设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适当的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编排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数学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1)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2)设计开放题(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结论有多种性)例如:"比较大小: 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新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并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也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Copyright C 2008-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达州百年升学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蜀ICP备12049413号-3
地址:达州市西外镇金龙大道信德观天下C区三楼 EMAIL:17305259@qq.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