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几个问题的思考
来源:达州家教网
时间:2024-12-03
作者:达州家教网
浏览量:
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几个问题的思考
本文不准备就现行中小学语文的教法展开讨论,拟就从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功能性质、教学方向、教学过程方面,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做一概括的综述,目的是让广大教师了解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功能、性质,自觉优化教学过程,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努力提高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素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是学习语言,还是学习言语
"语文"教学就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的教科书,是以一篇篇的教科书的形式出现的,教师的语文教学是教学生读一篇篇课文或写一篇篇作文,那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学生语言规则呢?还是教学生运用语言规则生成言语呢?这却是需要每一个语文教师思索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语言"和"言语"的概念。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这种工具是作为一个符号系统而存在的,这个系统必须具备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要素。"语音"是它的物质形式,"语义"是它的意义内容,"词汇"则是由语音、语义结合而成的符号所形成的整体,"语法"是系统的结构规则。"言语"就是人们为某种交际目的,对语言进行具体运用和由此而产生出来的言语作品,用通俗的话来说,言语就是说话。"语文"的概念作为中小学的学科,叶圣陶先生是这样定义的,"语"是口头语言,"文"就是说话和所说的话。
其次,我们必须搞清"语言"和言语区别和联系。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表现在,第一,语言是工具,具有社会性,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工具,言语是个人运用工具的过程和结果,它的突出特点是在不违背"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则的同时,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第二,语言因为具有"约定俗成"的社会性,因而它相对稳定,例如它的结构成分和语法规则是有限的,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或者说发展是缓慢的;"言语"受客观制约,它要表达具体的交际内容形成因人而异的言语作品,因而它能够利用有限的语音和规则制造出无限的内容,来达到交际的目的。它具有能产性,言语生成的结果是无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的言语实践,处在不断的运动发展之中。
语言和言语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模式,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语言对言语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个人的言语必须符合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否则言语就不能被人们理解、不能完成交际的任务,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区分"语言"和"言语",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语言,也就是个人的言语,必须靠约定俗成的语言来规范,增加个人的言语经验,指导个人的言语行为,是个人的言语逐步养成符合"约定俗成"语言标准,或者我们可以称它为成熟的个人言语。
由此我们可以说,语文教学属于言语教学的范畴,我们选入课文的范文是作者个人的言语作品,我们依据范文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训练学生的言语能力,我们训练学生作文,也是训练学生的言语能力,最终目的,就是利用他人的成熟言语作品去指导学生,使他们丰富自己的言语经验,纠正言语失误,发展言语行为,使学生的言语行为由幼稚走向成熟。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了解学生的言语基础,找出学生与范文作者成熟言语的差距,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是工具,还是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交际的过程和结果。语文学科的教学到底是教给学生交际的工具呢?还是培养他们交际的能力?换一句话说,语文学科到底具有工具性呢?还是本身是一种综合的能力?笔者认为还是"能力"的说法更为确切。因为对语文学科的自身性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把握语文教学教改的根据。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语文教学要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语言规则知识,以便于学生正确的使用语言去传送信息、表情达意,从这一点上讲,它具备了工具的性质。但是,举一个例子来说,写字这件事情,同样的笔,在不同的人手里,写出的字有好有差,有的水平一般,有的却是书法家,同样的工具在不同的人手里,就出现了差别,这就存在着一个问题,回到语文教学上来说,语文教学的主体,是让学生阅读范文作者的言语作品,这些作品是作者用以交际的,势必带着作者的主观色彩,"它宣传的是政治观点,就具有政治性;它表达的是道德操守,就具有道德性;它讲述的是科学道理,就具有科学性;它反映的是人类的社会生活,就具有社会性;它抒发的是个人的感情,就具有情感性。"(韩雪屏《语文教学通讯》1998.1)。这样就有了三个问题,一个是语言问题,讲的是语言的规则、语音、语义、词汇;一个是言语问题,讲的是交际的内容和能力;一个是典范言语的主观色彩问题,讲的是个人言语的个性或者说语文学科的兼容性、综合性。可以说,这是我们理解"语言"和"言语"要领得出的第二个结论 :在语文学科中:1、要求教师处理好"语言"、"言语"及言语的主观色彩的关系,找出它们最合理的最高标准。2、要求教师从应试教育的课堂陈规中走出来,理解教材、了解学生、衔接知识、设计教法,走出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三、是方向,还是误区
有了对上面两个问题的认识,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现行存在的语文学科教学方面的弊端。
不可否认,我们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应试,教学的全部内容是"双基",关于加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当时针对1958年的"教育大革命"片面强调联系实际,强调劳动实践,忽视文化课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提出要加强"双基"教学,在当时这对大好学生的知识基础,提高教育质量,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大革命"之后,这种教学观点对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广大教师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重视"双基"教学,使学生有比较扎实的基础,掌握比较系统的文化知识,国家也从双基出发通过层层的考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选拔和培养了大批的人才,这是应试教育的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教育的要求也有了更高标准,"双基"的教学观已逐步制约了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显示出与发展的经济的不协调,所以"发展是硬道理"。作为语文学科教学如何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是我们中小学教师研究的课题。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以致用,变成了教以致考,教学的目标就是考试的目标,考什么就教是什么,不考的就不教或少教,将基本知识分解为若干知识点,将基本技能总结为若干套解题方法反复的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教师参照考试的路子,将要考的知识变着法的让学生死记,这种态势扼制着教师,禁锢着学生,教改教研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担心学生的升学成绩差,搞教改教研的意识被应试的意识镇压,不是以发展学生言语能力为目的,走不出应试的误区,这是第一点。
语文学科教学的第二个误区,使教师按照"考试"这个指挥棒进行教学,忽视了语文学科、语言、言语主观色彩的综合性,出现了理性结构所谓标准化道路。将范文作者的言语作品用冷静的格式直接承制试点,如:语法知识、逻辑知识、修辞、词汇词性等近乎标准化的理解程式,淡化了语文学科培养学生言语能力、增长学生言语经验的根本任务,语文课上学生被动的拼合词语,组装语法,从字里行间搜寻所谓主题思想、写作特点,并且人为地制造出一个标准,千方百计将学生的认识向这个标准引导,把诗意的、审美的、情感与想象为一体的语文学科,变成了一个个孤单的语言知识,从小学到高中,将一个固定的语言体系向学生灌输,形成投入多、产出少的不良局面。
语文学科的第三个误区是忽视了语文的交际功能,教学和应用的脱节,教师的交是以课文为课文,生硬的分析作者的范文,逐字逐句分析作者的字面意思,隐藏在文字后面的意思,认为制造出个人的理解,强加到作者的头上,许多所谓标准的东西,可以说,很多分析出的意思是作者在写做的时候都没有想到的,我们却能分析出来,这不能不说是牵强附会,应该说,个人的言语作品所显露出来的主观色彩是作者的生活经验的外现,读者如果没有作者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感受自然就有所不同,可以说在理解上自然也就有所不同。这是正常的。应该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中我们不是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去启迪他们的心灵,而是硬要分析出一个个标准答案,这算不算语文教学的误区呢?笔者认为,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加之适当的典范的言语作品增加交际的言语的练习,比学生累得要死强得多,真正按这样的方向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才能增加他们对言语的自信心,表达出他没自己从心里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才能发展它们的言语能力,才不至于一写作文就害怕,就头疼,就生编硬造。
四、由模仿而创造
语言是抽象思维,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构成语言的词汇是从现实社会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约定俗成的概念,我们进行的语言交流、交际就是运用语文概念进行推理的过程。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我们接受言语是从无形的语音、抽象的概念还原成具体可感的质的客观事物。因此,语文学科必须突出它的形象性。由于中小学生的生活体验还不丰富,对承受的言语作品(范文)感知起来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他们,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学习语言就是从模仿他人的言语开始,逐步了解汉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规则,最终达到自己能听说,能读写。这里所说的模仿,不是低级的模仿,它要求我们了解作者语言的轨迹,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是智力方面的。在模仿中掌握作者组织词汇(当然包括词义),运用语言的技巧,水到渠成养成自己的习惯,这是非智力方面的。这样,学生就能自觉的遵守语言系统规则,运用"语言",去反映客观世界,去模仿内心世界,去阐述主观思想,创造自己的言语作品,可以这样说,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由模仿而创造的过程。
综上所述,中小学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语文学科固有的性质、特点不会变。只要我们掌握了他,搞清学科自身的发展方向,利用现代的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增加自己的言语经验,扩大信息量,将学习的过程优化,再优化,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能走入一个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