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孩子们的心里话
来源:达州家教网
时间:2024-12-03
作者:达州家教网
浏览量:
和孩子交流是一个需要不断与之进行对话的过程,作为家长要不断重新调整与孩子间的关系,进行坦率的沟通。近日记者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沈文虹交流,沈老师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个案,谈了怎样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的话题。
让孩子独立比照顾他更能体现爱
在家长眼里,16岁的小沈身上几乎集中了很多叛逆小孩的特征:打架、逃课、上网成瘾、厌学、早恋、不理父母……
来听听这个所谓"坏小子"的自白吧:为什么我喜欢跟同学谈心,不喜欢跟家长谈心……跟同学说话,他们只会说"我不会怎么怎么做",谈话轻松,各抒己见,而跟家长呢,就会听到"你不应该怎么做",大眼瞪小眼的,常常被强行灌输。
小沈说,"上次妈妈翻我抽屉,我想她不会翻同事的东西吧。"妈妈说,"同事我管不着,你是我儿子,我才管你"。如果从我这个角度想想,会觉得无法接受。
沈文虹老师说,父母要学会耐心倾听,不要总是充当孩子的"贴身保镖",一有风吹草动就采取自己的方式去处理,这样孩子就比较能够在父母面前坦然沟通。与孩子发生冲突时,父母不要使用自己的权威,而是与孩子共同寻求你们都能接受的方法。父母有时候得信任你的孩子,这样他们才能够同你分享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还有一个即将小学毕业的小蒋红着脸告诉沈老师,妈妈在公共场合叫我小名,同学在学校笑我啊。我都快是初中生了,还是小孩子啊。有时爸爸妈妈急了也会打我,但是我知道,绝对不会下狠手,因为他们心里也疼。爸爸平时虽然不打电话给我,可是我知道,心里绝对不比妈妈担心我少。
沈老师说,对于父母来说,那个曾经奶声奶气的小大人突然一下子长大了,开始希望自己是个成年人了。虽然不舍得,但为了让孩子变得更自信、更有能力,我们可能要面对这种现状。让孩子学会独立或许比照顾孩子一辈子更能体现出父母爱的力量,就像给孩子断奶一样,是为了使他更健康地成长。
把孩子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人
沈文虹老师是江苏省心理学会会员、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心理指导老师。作为敬文实验小学的德育室主任,沈文虹感到今天教育面对的不仅是稚嫩的孩子,还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以及纷繁复杂、多元多变的社会生活。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
上周,沈文虹和学校近10位老师走进观前社区,和社区里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的家长和孩子面对面交流,沈老师请学生把自己不开心的事或困惑、疑问,不记名地写在小纸片上,沈老师随意抽取,再根据纸上的问题来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有的同学觉得自己长大了,可家长还把自己当作小孩子来看待,这个不许,那个不准,没有自由;有的同学说家里人平时只看中学习成绩,想帮大人做点事,总说先读好书再说;还有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上出现了问题,不知道该怎样正确处理……短短一小时的时间,同学们有了说出心里话的途径,学到了自我减压的方法,也知道了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殷切期望。
有家长提出,孩子在家里缺少责任感,不考虑父母的需求。还有父母认为:孩子那么小,懂得什么责任心?责任心是成年人才能够拥有的。
小林妈妈说,一次意外的机会让她彻底改变了想法。3岁的小林因为搬家,进了新的幼儿园。两个月后,在去参加家长会的路上,妈妈半开玩笑地对小林说,"在你们幼儿园里,我一个人都不认识,到时候你可得帮帮我呀!"小林认真地将小朋友一一指给妈妈看,告诉妈妈他们的名字以及哪位是他的爸爸或妈妈。小林还给她端来了一杯水,"妈妈,你先坐在这儿,我去趟厕所,一会儿就回来。"
妈妈很意外,也为此感动和骄傲。从此,妈妈改变了原先那些主观的认识,开始平等地对待小林了。"把孩子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人",这是许多父母难以理解并做好的事情。父母对孩子实行宽松政策,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并不是真正的平等;父母委曲求全满足孩子的欲望,也不叫平等。父母不是孩子的主宰,只是孩子的生活顾问、孩子的榜样,当然有时也会是孩子的领导,但是领导也需要平等地对待下属呀。
在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妈妈就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换尿布的时候,妈妈说:"你真能干,居然自己可以把尿布拿过来。"即使是几个月大的孩子,也会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肯定。孩子在稍微大一点,允许他们自己吃饭,自己洗手,自己穿裤子,同时父母还要给他们赞许,让他们感觉到父母既信任他们的能力,又肯定他们的价值。
平等对待孩子,培养孩子的价值感和责任感,可以从一些具体的小事做起。比如在暑假里,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像擦桌子、扫地、浇花等等,让孩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