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 探索 领袖——观看《小人国》有感
来源:达州家教网
时间:2024-12-03
作者:达州家教网
浏览量:
"风儿你带什么来,两片树叶掉下来......"一曲悠扬且略带忧伤的歌响起,心上厚厚的壳脱落,我梦回十六年前......一个纯净的世界,一棵法国梧桐树,一个垃圾桶,一片沙土地。小人国的故事静静地由此展开.....
淳淳的感情——等待
一棵美丽的梧桐树下,一个身穿粉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在静静地等待。她不着一言,像老
屋子里落满尘的花瓶。半小时过去了她依然在等待。当其他小朋友都进屋去进行"晨圈"仪式,她还在等待。"南德——"巴学园的小铁门开了,南德跑了进来,辰辰立刻迎上去,拉着他的小手一起进屋去吃早饭。原来辰辰在等的是南德。
第二天,早早的辰辰拿着一个奥特曼玩具在小象滑梯上一个人张望着远处。"辰辰,我们进屋去等南德,行吗?"她摇摇头。"那九点以后南德要是没来我们就进屋去和其他小朋友玩,行吗?"她点点头。
又一个早上,梧桐树的叶子在空中悠扬飞舞,辰辰坐在巴学园的门口默默地静候着南德。"辰辰,你看你每天都来这么早,南德却每天都来这么晚...."老师说。"他昨天晚上睡得晚,今天早上就起晚了"辰辰如是地说。
梧桐树的叶子落光了,扫雪车刚刚经过,辰辰戴上了粉红色的毛线帽子,在一片雪白中两眼直直的望着南德要来的方向。"大李老师摸摸你的手......你的手是凉的,你冷了,我们进屋去等南德吧?"她不说话。小铁门终于开了,南德来了。"南德,快去抱抱辰辰,她一直在等你呢"大李老师对南德说。辰辰却转身进屋了。
就这样,日复一日,四岁的辰辰每天早上在巴学园门口等待着南德,一等就是一年多。等待成了她每天必做的功课。
离开巴学园,在大人国的世界里我们都有过等待。但是每一次的等待伴随的都在怨言,都在责备,都是警告。然而在小人国中等待是一种无怨无悔,一种执着,甚至他们会为这种不被理解的等待找理由。平日里,我们总是说小孩子不懂事,但是通过这一年多的等待,我觉得他们虽然不懂事,但是他们懂情。也许人之初时,我们每一个人都本能的"等待"过,只是这种本能的情,让时间的流逝磨出了老茧,然后情被茧所困,我们变得无情。所以在大人国中,便没有了淳淳的感情。
尝试着剥去这层老茧吧,也许我们的"等待"还在。
让人幸福的发动机——探索
一段俏皮的音乐响起,一个垃圾桶旁边出现了一个走路还走不利落的,且不如垃圾桶高的小男孩——锡坤。他左看看右看看,发现没人,就踮起脚尖去掀垃圾桶的盖子,好不容易盖子打开了。把球放进去却成了难事。第一次"投篮"失败了,第二次也失败了,第三次终于"投进了"。看看还有没有能装进去的东西。他又用小竹筐去运小朋友的鞋子,然后把鞋子一股脑儿的倒进垃圾桶里。可是垃圾桶还是没有满。就这样锡坤每天都对这个垃圾桶充满好奇,他想知道这个大家伙到底能装多少东西。这一探索一直进行了几个月。
几个月后,锡坤终于厌倦了垃圾桶,同时大李老师又给了他一个新的探索空间。在一个放了各种"工具"的房间里,锡坤像一条刚刚游进大海的小鱼,兴奋不已。碰碰这个,摸摸那个。从小货架上摔下来,也没关系,爬起来继续探索。他发现了一个装满了白色玻璃球的小竹篮,轻轻地倒一下,一部分玻璃球散在地上,又倒一下,又掉下许多玻璃球,再倒倒试试看,一下子玻璃球散满整个地板。这时锡坤更像一条小鱼,兴奋地趴在地上做出游泳的动作,和小玻璃球玩耍起来。
两岁的锡坤,虽然还穿着纸尿裤,但是他对小人国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张同道导演说,"如果若干年后有个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不用感到奇怪这个人一定就是锡坤。"其实在小人国中,探索是每一个小人都具备的天性,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去发现,发现未知的精彩。但是在大人国中,探索成为一种极其昂贵的精神。或许是生活的压力扼杀了我们好奇的欲望,或许是懒惰掠取我们发现的权利。但是在这个年代,我们大人国缺少的恰恰是小人国中常见的探索。为什么探索总是被遗失在成长的路上,这应该成为我们大人好好思考的问题。如果没有这种遗失,我想诺贝尔奖的得主一定会有中国人吧。
难得的霸气——领袖
巴学园中有个敢骂老师"混蛋"的小朋友,有个整天在沙土地上领导其他小朋友玩打仗游戏的小朋友,有个经常性坐反思角的小朋友,他就是池亦洋。这是一个天生具备领导才能的小朋友。他不喜欢被指挥,却喜欢指挥别人。他有每天带着小朋友玩新鲜游戏的本领,他有帮助小朋友解决矛盾的才能,他有快速忘记矛盾全身心投入游戏的本事。
在传统教育上,池亦洋这样的孩子是不被接受的,他最终的后果就是被传统抹掉棱角。但在他身上,我们真的看到了领袖的风范。霸气,倔强,爽快,有主见,有才能。这都是难得的品质。起初,他也成为巴学园老师的最头痛问题。但是后来大李老师换一个角度发现了他独特的价值。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我们作为教育者不应该没有理由的按照传统抹杀他们的天性。真正的教育是引领和帮助,而不是说教。
"风儿你带什么来,两片树叶掉下来......"当这首悠扬的歌再次响起时,巴学园搬家了,影片结束了,他们的班车消失在皑皑的白雪之中。而车上的一句话却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中"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没错,每个孩子的脚都不同,我们不能让这些不同的脚穿同样的鞋,我们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真正适合他们的鞋。我们要根据脚的不同选择鞋,而不能把一双传统的鞋随意的穿在一个孩子的脚上。如果这样,几年后孩子的脚会磨伤,即使再过若干年伤口愈合,鞋子已经很适合孩子的脚,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时孩子的脚已经不是他们自己独特的脚了。
《小人国》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们的需要思考的问题却永远也不能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