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女孩的交往
来源:达州家教网
时间:2024-12-03
作者:达州家教网
浏览量:
一次家庭教育报告会之后,一位年轻母亲说:"我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有一天晚上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有女朋友了。’我问是谁,他回答:‘是芳芳,我们俩可好了。’‘你们好到什么程度?’‘都亲过嘴啦!’"这位母亲述说这件事时,态度平静。显然,她认为这是孩子天真地模仿大人的表现,假如是一个小学高年级或初中学生对母亲说了同样的话,家长肯定会非常生气、紧张、焦虑。事实上,小学高年级或中学的孩子是不会对家长说这些话的,即使他有过"交朋友"的经历。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男孩、女孩该不该交往?家长应该怎样进行教育指导?会不会发生早恋现象?影响了学习怎么办?
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没有交往,人不能发展;而交往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交往能力高低决定人的交往水平与质量。同性交往和异性交往对人都是重要的。交往能力应该从小培养,否则可能造成交往能力低下、交往萎缩,那样,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般的家长都知道交往和交往能力的重要,所担心的是,孩子与异性交往可能出现早恋,甚至学坏,影响学业,影响成人成才。家长们的担心有一定道理,因为确实有一些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孩子过早地"谈朋友",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既能正确引导孩子与异性交往,又避免早恋,有必要把孩子们青春期异性交往发展特点有些说明。据专家研究,孩子们青春期异性交往发展特点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朦胧期":女孩子从九岁到十一岁左右,男孩子从十岁到十二岁左右,是性意识和性爱的朦胧期。此时男女孩子性机能尚未成熟,但已确认了自己的性别角色,对性别差异敏感。男女孩子在一起感到拘束、害羞,往往采取疏远和躲避的态度。而对成年的异性,又往往表现出过分的亲昵和依恋。
第二个阶段是"爱慕期":女孩子在十一岁到十三岁左右,男孩子在十二岁到十四岁左右。此时,男女孩子在一起觉得有意思,异性之间互相观察、欣赏的兴趣增加,注意异性的谈话、表情、动作。而且开始注意自己的服饰、举止,想给异性留下好印象。对于异性之间的接触,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在性爱上浮想联翩。然而,此时异性之间的好感是泛泛的,没有具体对象。
第三个阶段是"初恋期":女孩子从十三岁到十五岁左右,男孩子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左右。这时,男女孩子的性机能都已成熟,对性的体验明显增加,内心开始萌发初恋的"幼芽",在年龄相近的异性中,发现较喜爱的对象,给予特别的注意与关心,寄予特有的期待。感情上希望多接触、多交往,而理智上又有种种顾虑。有的孩子,此时的注意力可能在几个异性身上徘徊。这一阶段,孩子更注意自己的外貌和打扮。
第四个阶段是"钟情期":钟情,就是很专一地倾慕、爱恋某个异性。这个阶段一般在初中时,男孩子比女孩子晚些。此时,往往出现"痴情男女",一旦倾心相爱,便不顾一切。由于涉世未深,对人生没有充分认识,往往陷入庸俗低级的趣味之中而难以自拔。一旦受挫,会意志消沉,产生厌世心理。有的还可能走上放纵自己的道路或者轻生。
以上是孩子们青春期异性交往的普遍性发展特点,而每个孩子会有自己的特殊性。家长应该随时观察了解孩子的表现,给以及时正确的引导。这里,我们给家长提出几点参考建议。
根据不同年龄段特点,超前教育引导,防患于未然。
对于处在朦胧期的孩子,要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性别角色,在与异性同龄孩子的交往中要大方、诚恳,克服拘束、害羞心理。而与成年异性交往,不宜过分亲昵。父亲对于女儿,母亲对于儿子要特别注意,适度亲近,不要过分。
对于处在爱慕期的孩子,要教育孩子尊重异性和自我尊重,注意自身的仪表和文明礼貌,多关心班集体的事情,为集体出力,男女同学坦诚合作。不随便盯看异性同学。这时期正是性渐渐成熟的时候,要配合学校进行科学的性生理教育,正确对待性生理现象,避免因生理现象而出现盲目紧张和盲目好奇。家长要认认真真、大大方方地给孩子讲有关知识和正确对待的方法。
对于处在初恋期的孩子,家长要教育引导他们多参与群体活动,尽量减少与异性同学单独接触的机会,特别是不要跟某一位异性同学过多地单独接触,避免萌发初恋之情,牵扯精力,影响学业和全面发展。教育孩子与异性交往注意自己言行,不随便逗闹,不动手动脚。
对于处在钟情期的孩子,要教育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和集体生活,用意志力克服自己与异性交往的感情需要,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做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人。让孩子懂得"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成人成才的关键。要正面地严肃地对孩子进行婚恋观的教育,排除不正确思想意识的干扰。
父母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以积极的良性的影响。
夫妻之间感情和谐又不失互相尊重,不说带有性别歧视的话。诸如"女人头发长见识短"、"男人都特别坏,没有好东西"之类。而且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对对方的真诚关心与人格的尊重。在孩子面前,不做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