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瘾治疗中心的医护人员正在陪一名20岁的大专生下棋。 张维良摄 |
一扇一米见宽、不到两米高的门,连着一条长长的白色通道。通道两旁写满了标语:"珍爱生命,远离网瘾"、"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这栋小楼就是位于北京军区总医院的中国首家网瘾治疗中心所在地。
8月4日,在中心接待室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挤满来自全国各地的12名患者及家属,年轻人中有的低头沉默不语,有的高谈阔论网络游戏史,有的用不屑的目光环视周围,而年长些的却无一例外都眼睛红红的,有的还用纸巾不停地擦拭着眼睛……
中心成立
一个偶然的机会,陶然开始关注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
中国网络成瘾治疗中心成立于今年3月,但中心主任陶然医治首例网络成瘾患者却是在2001年。
当时,邻居家的一对双胞胎迷恋网络近乎痴迷。邻居万般无奈之中,想到了当时正在搞物质成瘾研究的陶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陶然接受了他们。最开始,陶然只是给孩子们服了点调节神经系统的药,觉得这些应该足够应付这些孩子。但孩子们还是吵着要玩电脑,于是他让孩子把他带到他们常去的网吧时,满满一屋子的孩子,眼睛直勾勾盯着电脑的场面使他震惊了,产生了强烈的挽救责任感。
陶然这才开始重视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现象。因为网络成瘾在国际上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他发动中心的人和他一起查找资料,最后确定了研究方向和办法,即从临床病例出发,制定网络成瘾的疾病概念、临床分型和网瘾的量化测量标准,同时他也召集了一批神经学、心理学、教育学和临床医学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了这个课题组,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实验,在全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为医学界所承认的网络疾病概念、临床分析和网瘾的量化标准后,网瘾治疗中心宣告成立。
治疗方法
最开始是心理治疗,后加上药物、"玩"、"潜能教育"
陶然强调,网瘾与网迷不一样,网瘾已经是一种病,必须要靠药物来平衡神经系统,而能靠说服教育的还只是"网迷"。对于"网迷",中心一般给家长一些建议后,让他们把孩子带回。对于患有网瘾甚至网瘾综合征的孩子,中心才收留住院。
中心的治疗方法逐步丰富。最开始是心理治疗,发现不管用,于是加上药物,孩子又反映太单调了,于是再加上"玩",就是学界所说的"工娱",后来在和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大多缺乏自信,于是又加上"潜能教育",请一些专家来给他们做培养自信心的讲座。
"谷维素和维生素B是长期服用的药物,这些是平衡神经系统的。"陶然介绍,此外还辅以打针、打点滴等方式。中心有6名心理医生,每天要和孩子们聊上2—3个小时。内容涉及生活、学习、家庭各个方面,孩子们很愿意把自己的苦恼说给心理医生听。"心理医生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揭开孩子心灵的伤疤,然后教他们正确面对。"曾经在中心成功戒除网瘾、现已成为志愿者的崔楠说。
为了帮助孩子们重新建立人际关系,中心安排了"团体培训"环节和"团体治疗室"。治疗室地上并排铺着两块垫子,每天晚上,中心会组织孩子们坐在垫子上围成一圈,打扑克、做游戏。每天下午的健身环节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中心承包了一个健身房,里面可以打篮球、打乒乓球、游泳、跑步、练瑜伽等。"玩的时候大家才发现,玩游戏太毁身体了。这里面有很多以前篮球打上两三个小时没问题的,现在发现刚打二三十分钟就气喘吁吁了。"崔楠说,"运动一方面使大家转移了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大家认识到沉迷网络世界的危害。"
戒除网瘾
医学治疗效果直接,治本还需家庭教育
据陶然介绍,截至目前,中心共治疗364个孩子,其中100%都有效,85%基本治愈,有2例反复现象。但中心自成立后,就一直处于质疑和肯定的旋涡中。
陶然坦言,医学治疗不是治本之策,家庭教育更重要。中心的心理医生黄医生也说:"其实,15天能改变的只是一个开始,要想使孩子真正改变,还需要家庭配合治疗。"中心的心理医生除了给孩子们治疗,还会定期跟家长们交流。
曾经作为志愿者参加过共青团中央举办的"百万家庭健康上网大行